查看原文
其他

老牛:追念刘彦老师

老牛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追念渔薪中学刘彦老师

                      文/老  牛

 

秋燥之际,惊悉刘彦老师仙逝!
刘彦老师是我1975年在渔薪高中就读时的班主任。
刘彦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修边幅,穿着随意,衣服总是皱皱巴巴的,有时还显得很“拉垮”。他是归国华侨,又是知识分子,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形象应该是穿着入时,裤腰带抹得很上,衬衫洁白无暇,皮鞋擦得铮亮,讲究生活品质的人。然而,刘彦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所以有同学们私下议论,说“刘老师不像个‘华侨’”。
我想刘彦老师之所以这样,是他为人低调使然。在“文革”中知识分子被定格为“臭老九”(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叛徒、特务、走资派,第九名是知识分子,故称“臭老九”)属于被改造对象。加上他是归国华侨,处世为人更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犯点事儿被上纲上线,弄个“里通外国”的罪名,就会坠入灾难的深渊。刘老师一定是从“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用低调的生活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免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或许正是因为这样,刘彦老师平稳度过了“文革”灾难时期,足见刘彦老师大智若愚。
1975年,“文革”已九个年头了,教育界被折腾得疲惫不堪。老师给学生讲点文化知识被批为搞“复辟”,讲一点礼仪道德被批不讲“阶级斗争”,搞“封资修”一套。批判的内容层出不穷。老师们经过无数次的打压后,心理早已疲惫和麻木了,都抱着混世度日的心理。然而在这种环境下,刘彦老师一颗教书育人的殷殷之心并没有泯灭。他为了学生不遗余力地操劳奔波,一直感动着我们。
当时时兴“开门办学”,就是要摒弃和砸烂过去的教育体系,不能像以前那样搞神秘主义办学,说那是“修正主义”“资产阶级”一套。要把学生弄到田间地头去劳动,名曰“从劳动中学习”。所以,学生们整天在农田里干农活,完全与学习知识无缘。但是学校教育还有个口号叫“请进来,走出去”。刘老师似乎从其中看到了一丝光亮。利用这一口号把工人农民请进来,既使同学们学习了相关知识,又与上面的“请进来”政治意图相吻合,学生们亦可寓教于乐,这不是很好吗?于是,刘彦老师开始实施“请进来”的办学计划。


于是便有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在教数学勾股定理时,请来了一位渔薪镇附近绿化大队(现盛湾村)的木工杨师傅,因为木工师傅做房子时涉及到直角三角形的房樑。“理论联系实际”这可是当时的热门话题,而且请的是农民,政治上要加分。在课堂上,刘老师讲完勾股定理后,请杨师傅讲,杨师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木匠,不善于讲话,只是强调了如果我们计算房樑跨度是10米的话,要两头多留出1米来,也就是要下12米的料,不然无法出屋檐。杨师傅强调这一点后再没话了。这似乎与我们学习勾股定理联系不大,让我们有失所望,但刘老师似乎不以为意。     
第二件事,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刘老师又请来了渔薪镇电影放映队王才宝师傅配合讲解光学原理及电影放映知识。那天晚上我们全班同学到学校大礼堂集合。所谓大礼堂就是一个和农村生产队仓库类似的大一点的空房子。王师傅给我们边放映边讲解,并用放映机做了一些实验,如电影胶片停留在放映框内不运行,由于放映灯的高温会烧坏胶片等。让我们近距离地观看了这个当时来说非常精密的仪器;了解了电影画面连续不断,不抖动的原理;电影的声音是怎么记录和播放的,以及怎样解决画面和声音同步的问题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当然只字没提电影是爱迪生发明的。这个活动对我们来说还是颇有收获的,让我们着实地过了一个“电影节”。
第三件事,是上面提出了要搞“农业现代化”,要学校不要教什么深奥的没用的数理化了,直接教学生们驾驶拖拉机以及发动机的使用。看来上面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根本不知道“知识就是力量”为何物。刘老师抓住这个契机,用了好像三节课时给我们讲解了柴油发动机的原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活塞的运动与火花塞点火的时机非常重要,不然发动机就会发动不了或马力不足。并幽默地说“我们生活中用‘时、分、秒’表示时间,发动机火花舌点火用的时间是一个零件的‘角度’”。还有活塞环的功能及材质,润滑油循环的路径等等。当然,想给学生们知识,关在教室里教理论是不行的,容易犯“方向路线错误”。于是又请来了渔薪镇机械修配厂李师傅,来增加我们的实践学习。要把这个事情做好,难度可就大了。不知刘老师从哪里弄来一台手扶拖拉机上的柴油发动机。我们把班里的课桌堆到墙边,就成了临时修理厂。首先,我们配合李师傅将柴油机一点一点地拆下来,用柴油将所有零部件清洗干净,摆放整齐。按照老师讲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观摩,操作,重新组装发动机。这次活动大约持续了十几天,不仅使我们学习了知识,也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欢乐。
在这次活动中发生了几个小故事。清洗零件时需要容器装柴油、机油什么的,刘老师从家里拿来些盆盆罐罐之类的器皿,其中有一个铝合金炖锅。有一个同学将一个修理用的三角尖刀递给另一同学(不记得这两个同学名字了)时不小心掉下了,正好戳在炖锅里,把锅砸了一个小洞。当时我们相互诡异地笑了一下,什么都没说,想蒙混过关。过了几天,刘老师找到我家里来,问怎么把铝合金锅砸了一个洞?当时我很尴尬,但也没有说出那两个同学的名字,不知该怎么回答。刘老师说陶老师(刘老师的爱人)在埋怨他,埋怨他不该做这种舍本的事。最后只好用一个螺母螺帽给拧上了,算是把陶老师给敷衍过去了。这个事就这样结束了。刘老师丝毫没有责怪我们的意思,可能是把东西弄坏了,受到家人的埋怨,心里有些委屈,跟我说说而已。刘老师越是这样,我心里越感内疚。这铝合金锅在当时家庭来说是很贵重的物什,弄坏了确实心疼,刘老师是在贴钱办学啊。


据说请李师傅来帮助我们班搞“开门办学”纯粹是刘老师自己操劳,贴钱而为。校方是不管的,李师傅也没有任何报酬或补贴。李师傅来学校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几天,刘老师过意不去,中途自己掏腰包把李师傅请到自己宿舍里吃了一顿饭,喝了点小酒。当然是陶老师下厨了,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开支。
这种自掏腰包搞“开门办学”的事,据我所知,刘老师是渔薪中学惟一的一个。
从这些事情中可见刘彦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以上几个小故事,现在的人们可能不甚理解,认为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是要冒一定风险的。那时的社会风气对教师是一个很大的压力,知识分子是受到社会排挤、打压、改造的对象。搞“开门办学”,批判“教育神秘主义”就是要打压教师的“威风”,让教师老老实实做人。在这个时候想法教学生知识,虽然打着“开门办学”的旗号,弄不好“道路”容易走偏,被别人分析出你是在和“上面”的教育思想对着干。所以几乎所有老师都不敢或不愿趟这个雷区。好在刘老师一向为人低调,在处理教学与“上面”的关系时机智巧妙,规避了风险,让我们非常钦佩。
我估计校方也会在年底的总结报告中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我校在“开门办学”、“请进来,走出去”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古人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代表了处世的至高智慧。刘彦老师用这一智慧处世,足见深谙中国历史文化。我们学生当时是看不出刘老师有过人之处的,只觉得别的班没这么办学,只有刘老师这么执着。不知其他老师们是如何看待刘老师,或许是“笑看”吧。有谁能当时看出刘彦老师“大智若愚”的智慧呢?我想很少。我们通过人生回忆发现了某个道理,只是“小聪明”,只有在人生的道路上用智慧的阳光引导自己和他人前行才是大智慧。所以有人说,成功人士(我们姑且说刘彦老师的人生就是成功的人生)背后隐藏着秘密。
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来理解刘彦老师的“开门办学”的智慧更能让我们别开眼界。历史上学者们讲“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只有你的认知和实践相统一了,使两者始终保持平衡,你才能达到你的目的。如果你的行为(实践)超出了你的认知水平,你的行为极有可能是膨胀的,必然会失败,而且会败得很惨。这是“知行合一”的真谛。刘彦老师正是深谙这一哲学智慧,并用这一智慧指导他的“开门办学”,使其至善至美。不难发现刘老师做到了一下几点:一是力求不与上面的方针政策发生直接冲突(古人称此行为为“德”);二是不要学校出面和花一分钱,是为德;三是学生们是受益的,是为善;四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办到的,是为行。德、善、行相统一了,这是成功的根本原因。
古人的智慧固然照耀千秋,然而真正能运用这智慧的人并不多。单说渔薪中学像刘彦老师这样把古人智慧发扬光大的人多吗?不多。
刘彦老师家里挂有一幅对联:“见了便做 做了便放下
了了有何不了;觉生于慧 慧生于自在 生生还是无生”。这是归元寺的一幅楹联(略有出入)。我本不信佛不崇儒,但结合这幅楹联从另一个层面理解刘彦老师的处世之道,能让人淡定人生,心如止水,受益匪浅。
刘彦老师是在用人生的大“舍”赢来人生的大“得”。
 
二O一九年十月二十五日于竟陵

注: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糊汤粉)

【作者简介】刘和平,网名老牛,天门渔薪人,曾下过乡,当过兵,现退休, 居竟陵。爱好文学,此前曾在《鸿渐风》发表过作品。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
老  牛:部分天门方言的字义刍议
老牛:一封迟到的祭文——忆渔薪边明玉先生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详煦:“武疯子”为祸何时休

门外窥易:河街上的“ 呔子”

曾令槄:国宝先生二三事

棉花格格:棉花上的梦

青山湖渔夫:记得那年那声音

天门小吃:皇尝饼、豆饼、锅盔

郑福平:南门桥头

孤独客:军营趣忆之重回防化连

冬虫草:在汤堰畈的日子

敬请关注,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